走近云南昭通水塘坝600万年前的物种避难节能

2020-11-12 合山装修公司

昭通10月10日讯 本是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一个废弃的砖厂煤坑,却陆续发现亚洲最早的中华乳齿象化石、600万年前古猿头骨化石、欧亚大陆最大的水獭化石,及云南芡实等动植物新属、新种化石……10日,随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的专家们,一起走近被称之为600万年前的物种“避难所”的昭通水塘坝古生物化石地。

10日,抵达水塘坝时发现,原本的矿槽虽蓄有深深的积水,但仍然可见完整而清晰的地层剖面,褐煤层中还夹杂有细碎螺蛳壳。

昭通水塘坝化石地位于昭通市昭阳区太平办事处水塘坝社区,原属褐煤矿区。上个世纪60年代初,此地形成约30亩的矿槽,常有化石出土,逐渐进入科学家的视野。

2009年,科学家在水塘坝发现距今600万年的古猿头骨化石,引起国内外轰动。随后,中美科研人员集齐这些道具可以在活动界面兑换丰厚奖励。“苇叶”+“马莲草绳”可以兑换真气。“苇叶”+“马莲草绳”+“糯米”可以兑换礼金。“苇叶”+“马莲草绳”+“糯米”+“红枣”可以兑换珍惜商城道具。 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物品在活动期间进行兑换在此作政策的积极推动者地开展多次化石采掘,发现古象骨架、古猿头骨及其他哺乳动物化石累计5000余件,并确认、发表了亚洲最早的中华乳齿象、欧亚大陆最大的水獭、中国南方最完整的剑齿象化石群、皱皮花椒、云南芡实等动植物新属、新种化石。如今,这里仍充满未解之谜。

10日,抵达水塘坝时发现,原本的矿槽虽蓄有深深的积水,但仍然可见完整而清晰的地层剖面,褐煤层中还夹杂有细碎螺蛳壳。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吉学平介绍称,经年代学研究,水塘坝出土的化石地层距今约万年。此区域出土的化石成果丰硕,构成了珍贵的晚中新世“化石库”。其中,昭通古猿化石的发现弥足珍贵,表明包括云南在内的中国西南地区可能是古猿演化的“避难所”。昭通古象化石群的发现,说明600万年前的昭通是旧的动物灭绝、新的动物崛起的重要活动地带。

“我们的最初目的是寻找从猿到人过渡时期的人类起源缺环,不曾想不仅找到了古猿头骨,还意外发现昭通剑齿象、中华乳齿象、似獾泰国水獭等伴生动物。”吉学平说,一系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奠定了水塘坝可能成为我国南方最晚中新世时期地质、古脊椎动物和古气候研究典型地点的地位。

吉学平表示,今后,科研人员还将对以水塘坝为代表的昭通褐煤盆地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和研究,不断探索动物群演化和早期人类起源的环境背景。

当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弥曼、周忠和、邱占祥、朱日祥、郭正堂等一批科学家参观考察水塘坝化石地,并将于11日就水塘坝开发与保护进行研讨;“周忠和院士工作站”、“云南人类起源和环境演变联合研究中心”也正式授牌。

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透露,当地计划将水塘坝打造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充分吸收专家的研讨成果,把水塘坝遗址保护和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这块古老的土地焕发出无限的生机。

宝宝受凉腹泻怎么办
灰指甲传染给了孩子怎么办
聊城治疗白癜风医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