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光伏产业系列分析之十光伏贸易区域

2020-05-15 合山装修公司

任何一个产业,如果没有一个庞大的贸易体系作为产业内的货物流动环节,这个产业的发展注定是不稳定的,产业当然也不例外。

我国光伏产业的贸易发展经历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过程。通常,一个产业的发展是由贸易开始的,贸易达到一定规模后,开始设立制造工厂进行生产,然后形成产业。但与传统的产业发展不同,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是先从小系统的安装开始的。现在的那些光伏巨头,在十多年前,都有过翻山越岭骑着牦牛到藏区或蒙古包推销小型的经历。

我国光伏产业的创立,是从设立组件厂开始的,然后开始有了电池片厂、切片厂、铸锭厂。到2006年,光伏产业初具雏形,但当时是典型的 两头在外 ,也就是原材料即的供应首先来源于国外,而市场,即终端用户也在国外。而这 两头 的所有业务,是从国际贸易也就是硅料进口贸易和组件出口贸易开始的。初期的国际贸易是由为数不多的一些贸易公司或 国际掮客 进行的,这些公司和人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初期出口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造成了很大的不可挽回的影响。例如,2007~2008年,多晶硅的价格的暴涨,其实就是由这些贸易公司哄抬起来的。多晶硅的价格从2005年的40美元/公斤到了2008年的4000美元/公斤,并非由于成本的上涨,而是供求关系导致,但真正的供求关系并不足以导致如此离奇的上涨,贸易公司的哄抬是主要原因。

随着我国的迅速成长,几乎所有的大型的光伏企业开始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从事自己产品的海外销售。但是,在当时快速增长的环境下,所有这些公司并没有系统的销售策略,他们的主要促销手段就是降价。低价竞争导致我国光伏产品的价格大大低于欧美本地厂家的销售价格,这就为后来欧美对中国光伏 双反 埋下了导火线。如果我国光伏企业在产业发展初期对于贸易的策略有长远的考虑,对于企业的销售有合理的规则和约束, 双反 、产能过剩等问题的不良后果原本是可以大大减轻的。

而随着光伏产业的规模从数十亿元向万亿元的规模迈进,光伏产品的贸易的规范,越发成为产业界绝对无法再回避而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

一、我国光伏贸易现状

在我国光伏产业里,纯粹的贸易公司并不太引人注目。产业链内的交易基本上是由上游厂家直接向下游厂家进行销售的。只有多晶硅硅料的环节除外,由于我国光伏产业所需要的多晶硅超过一半还是依赖进口,因此,不少贸易公司在从事多晶硅料的贸易,这个现象的形成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

如果按照购销对象的角色来分类的话,我国光伏贸易可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产业链内部的上下游境内企业的贸易,这部分业务目前大部分是厂家之间直接交易,通过中间公司的贸易方式进行的份额应当不到20%;第二种类型是原料进口和组件成品出口的贸易,这部分在我国光伏企业的同类交易中占比较大,通常,在购销两方中,至少贸易公司有一方客户是相对固定的,例如,硅料交易大部分贸易公司有固定的客户,而组件交易方面,不少贸易公司有固定的产品厂家,这类贸易在该类型交易中占比约70%以上;第三部分是100%的贸易,即贸易公司的供应商和客户都不固定的,由贸易公司寻找上下游客户所进行的光伏产品贸易,这部分目前占比也不大,约10%左右。

快速心律失常中药
江西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
随州好的白癜风医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