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政策不能是既得利益的扩展覆盖

2022-01-10 合山装修公司

从此以后 核心提示:近日,人社部建议实行延迟退休,即在岗人员推迟到6 岁再离开工作岗位,因政策和民生就业关系很大,刚一出台就引来争议不断。

近日,人社部建议实行延迟退休,即在岗人员推迟到6 岁再离开工作岗位,因政策和民生就业关系很大,刚一出台就引来争议不断。

曾经,退休被很多职工认为是一件好事,因为可以脱离繁重的劳动,安然地领着退休金悠闲地生活。但是如今,相关部门却因人口红利时代已经过去、养老金存在巨大缺口等,认为延迟退休势在必行。

事实真是如此么?中国目前劳动人口也许确实没有之前那么丰富,但是人口红利的失去指的是熟练劳动力的缺失,是成本低廉的熟练技工的匮乏。而对于庞大的公务员事业单位来说,匮乏不仅谈不上,机构还略显臃肿。对于这部分人员来说,是不是也需要延迟退休年龄?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公务员、企业高管都支持延迟退休,而工薪阶层争议极大,为什么?熟谙中国国情的人应该不难理解。到了一定级别的公务员,社会资源丰厚,在岗与不在岗的差别很大。官场不是有句话 人走茶凉 么,因此官员们自然留恋岗位,总想 发挥余热 。当年为了实现干部年轻化,培养接班人,邓小平同志曾专门成立了中顾委,自己带头打破干部终身制,可见腾出岗位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

但是,对于工薪阶层,特别是一线劳动者来说,延迟退休未见得是好事。纺织厂的一些老职工因为一辈子从事繁重的工作,落了一身病,总想退休,领取退休金。虽然退休金与公务员相比相差悬殊,但一些老职工还是愿意退休在家,休养身体,照顾孩子。

而年轻人群体,其中很大比例是面临就业的大学生,他们的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社会工作岗位相对每年增加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显得是那么的稀缺。延迟在岗人员退休年龄,就意味着新增工作岗位的进一步缩小。对 蚁族 们而言,更难有发展升迁的 出头之日 。

因此, 延迟退休 政策的关键在于是不是公平与普惠。让群众得益的政策,群众就欢迎;让群众感到利益受损的政策,群众必然有意见。延迟退休对于大部分工薪阶层来说显然并不如意。

第二个问题,养老金出现巨大缺口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并不是群众应该考虑的问题,这是政府应该承担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 养老金缺口 是历史和改革中遗留的问题,政府应负责。当前各地日益面临的养老金支出贫困,根源于1997年养老金体系构建前,国企对职工的长期历史欠债,且正是由于历史欠债迟迟未能补足,导致目前单位和个人的养老金长期空转,尤其是单位为个人缴纳的20%养老金成了为历史埋单的补漏基金。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养老金个人账户本应有资产19596亿元,实际却只有20 9亿元,缺口达1.76万亿元。而且单位为员工缴的纳入统筹账户的20%养老金,在目前现收现付制下,各地基本或即将告罄,如已提前步入老龄化的上海,每年需财政拨付上百亿资金填补缺口。不仅如此,当前养老金空转使本应投资增值的养老金被迫现期支付,养老金账户很难保值增值。养老金制度改革应尽快建立全国统筹,应维护同一代人之间的相对公平。

拿欧美发达国家65岁退休当作参考并不具有说服力,欧美平均65岁的退休年龄有着完善的经济社会体系支撑,如欧美发达的失业保险和最低保障体系、劳动力市场秩序自给、再就业培训体系完善、就业歧视问题得到有效且较为全面的清除,以及公私边界清晰的社保体系等,缓解了高退休年龄的经济社会冲击;而中国当前存在就业市场失范、就业歧视和失业保险低等问题,贸然与国际 接轨 很容易扭曲就业环境。殊不知,目前全球科技和知识更新速度较高,在就业市场缺乏弹性和老人学习更新能力不足的态势下,刚性延迟退休将削弱劳动市场的流动性,妨碍科技和知识更新速度。 国外的先进经验我们应该汲取,但不能盲目照搬,应结合本国国情。只照搬国外现成的政策是 懒政 思维。如同房地产商只管盖房子卖房子,不管地下排水系统和服务设施一样,势必会出现一些问题。

如果延迟退休强制推行,受益的将是目前改革红利的最大获益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既得利益者。而既得利益阶层会利用自身的影响力来推动拓展既得利益的政策,如此只让强者愈强,且违背弱者意愿的政策还是慎出台为妙。

孕期便秘怎么办
拉肚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肠道不好怎么办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