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肉横飞的国产手机市场小众品牌求生之路在区域

2020-05-11 合山装修公司

血肉横飞的国产市场,小众品牌求生之路在哪?

年关将至,竞争惨烈的2015年中国市已进入收尾阶段。如果回顾全年,国产主要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1、新产品密集发布。周周有旗舰,天天有新品可以概括中国这一全球智能竞争最为惨烈的市场现状。甚至在5月的北京,出现了一天有三场发布会,媒体连续跑会的奇观。

在国内市场增长到达天花板背景下,厂商们寻求增长只能挖角竞争对手市场份额。一款旗舰产品的生命周期甚至缩短至个月,这也使得国产企业一方面拼命发新品刷存在感,另一方面发布会也办的越来越像演唱会意在搏出位。

2、千元机市场被彻底杀成血海。当联发科Helio X10/高通615处理器+3GB RAM+1300万摄像头+金属后壳+指纹识别这类配置集体出现在千元级新品之时,已说明国产市场已进入最惨烈的洗牌中后期。

中国移动原董事长王建宙近日也忍不住跳出来,称五千多块钱的跟一千多块钱的在功能上真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从配置和定价上来看,完全是拼掉自己利润,同时至对手于死地的七伤拳。用户吊足了对千元以下产品的胃口,同时也将过去定价在档位的产品拉下苦海。

3、线下渠道成为必争之地。在懵懂拼杀数年后,大多数国产企业猛然发现,其实并没有单一的互联品牌,其始作俑者小米实际上其超过6成出货量也都依靠线下完成,并且如没有线下渠道的产品溢价,也就不会有线上渠道的用户抢购。

在运营商三年连续降低补贴的大趋势下,几乎所有国产企业都计划在2016年力拼线下渠道。

那么,在血肉横飞的国内市场,新品牌和中小品牌是否还有搏杀及存活机会?

这个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因为国内市场还有足够的人口红利,还有全球换机最为频繁的用户群,还有近7成的非4G用户,还有每年超过4亿部的成熟换机市场。对于新品牌和中小品牌来讲,惨烈格局之下更需要慎重选择竞争策略,避免进入巨头搏杀的血海市场:

1、避免单纯价格战。一方面,受制于资金、供应链、规模和品牌,新品牌和中小品牌根本无法与巨头直接进行同等配置的价格战;另一方面,已进入成熟换机市场的国内用户,更希望其新款在配置、功能、用户体验上得到提升,对千元机市场的价格战已不是首要诉求。

根据腾讯科技公布的调研报告,国内用户选择500元以下国产的比例为2.3%,元比例为14.6%,而元价位则为67.6%。也就是说,在移动互联时代,国内用户对于国产的硬件要求在提高,同时单纯的价格战已经不再感冒。

2、针对用户强需求的细分市场。红海市场下,国产企业甚至不惜公布竞争对手BOM成本进行硬拼。对于新品牌和中小品牌而言,当拼价格战与拼规模都不可取的时候,找到差异化产品设计与细分市场人群的精准营销是理想的选择。

3、重视线下市场。线上市场拼的是性价比,线下则更重要的是渠道能力。中国市场巨大,层级区别明显,机会仍旧众多。

新品牌和中小品牌往往更希望实现线上+线下渠道联动,但这对企业的操盘能力、现金流、价格把控等方面要求较高。在关注线上渠道和互联品牌营销的同时,可以尝试重点拓展区域线下市场,避免陷入单一价格战困局。

声明:本文仅为传递更多络信息,不代表ITBear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

跌打损伤肿块咋消除
患上术后ED怎么治疗
舒尔佳奥利司他减肥药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