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反腐只有苍蝇没有老虎了

2022-01-08 合山装修公司

仅仅凭自己的本事去开辟一个新的生活空间 德国人素以严谨认真著称,办任何事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这一精神贯穿在德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领域。近两年在中国媒体及学术界频繁可见 德国式政治洁癖 一词,以此形容德国对其官员贪腐、不诚信或学术抄袭行为的极低容忍度,并认为这种 政治洁癖 与德国整体社会风气有关。德国社会以讲诚信为荣、视贪腐为耻,而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对政治人物的道德审查更是严上加严。(环球: 媒体称德国式政治洁癖启迪中国反腐:撒谎必下台 ,201 年2月12日)我们把揭露或大或小的贪腐人物形象地称为 打老虎 和 打苍蝇 。以此来看德国政坛反腐和反不诚信的特点,德国堪称只有 苍蝇 而没有 老虎 。为什么德国能做到这样?这可以从近年来德国政坛一系列贪腐或不诚信 大案 中找到答案。

一、德国政坛贪腐或不诚信 大案

德国政坛贪腐或不诚信 大案 之首堪推2010年6月上台的德国前总统武尔夫在担任下萨克森州州长期间试图通过私人关系获得房贷优惠,此事于2011年12月遭披露后他还干扰媒体报道,从而引发公众愤怒,最终不得不于2012年2月下台以平息民怨。他上台时年仅51岁,是德国最年轻的总统,也是德国在位时间最短并唯一因涉嫌贪腐而下台的总统。

另一桩 大案 的主人公是前国防部长古滕贝格,1971年出生的他年轻有为,原本是人气极高的 政治新星 且有可能成为默克尔的接班人,仅仅因博士论文 未充分交代引用来源 ,便于2011年2月被迫放弃博士头衔,还在重压之下辞去国防部长职务并移居美国。

第三桩 大案 的主人公是德国前教育和科研部长安妮特 沙范。她原在德国人心目中享有很高威望,作为默克尔总理的密友也多次被高度称赞,其严谨、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作风和形象深入人心,但就在2012年5月,她于1980年撰写的《人和良知:关于现今良知教育的条件、需要和要求研究》博士论文被指涉嫌抄袭。尽管她的指导教授明确表示,沙范的论文 按照1980年的学术要求来说是完全符合规范的 (《莱茵邮报》,2012年10月16日),沙范也始终未承认自己有抄袭行为,并对杜塞尔多夫大学作出收回她博士学位的决定向法庭提出起诉,但出于 如果一个教育和科研部长在法庭上对一所大学提出起诉的话,会对这个部、对德国政府、对我所在的联盟党都造成不利影响 (沙范在联邦政府201 年2月 日发布会上的声明)的考虑,沙范最终辞去部长职务。默克尔认为这一决定 令人心情沉重 ,但依然接受了她的辞呈。

以上三桩 大案 令人深思。从违规程度看,这三位德国政坛重量级人物所犯的错误,在我们看来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问题,可以说只是 苍蝇级 而非 老虎级 。不过德国人却把 苍蝇 当作 老虎 来打,堪称 眼里容不得沙子 ,使他们不得不承认错误、表示歉意并辞去公职,甚至彻底退出德国政坛。也难怪中国媒体称德国人在政治上患有 洁癖 了。不过德国政坛、媒体或公众却并不把这种现象视为 洁癖 ,不认为这是对政治家道德品质的 吹毛求疵 或 过度审查 。仅以沙范一事为例,沙范不认为自己的博士论文有抄袭,她最主要的不满是针对杜塞尔多夫大学收回其博士学位一事,而德国人认为,作为教育和科研部长,哪怕论文只存在抄袭的嫌疑,辞职下台也似乎是唯一选择。人们只讨论 是否违规 ,而无人产生 即使违规,是否必须如此严厉惩罚 的想法。对官员道德的严要求和政坛风气的高标准,是德国民众心中根深蒂固的认知导向。而这种认知导向或日德国民众对政府官员的价值和道德品质要求,是长期以来逐渐形成的,从根源上来说,与德国的政治体制和国民思想道德修养有关。

一紧张就闹肚子怎么办
老年人总是闹肚子怎么办
咽喉发炎肿痛怎么办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