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电镜正在并将为中国提供广阔的研究舞台区域

2020-05-08 合山装修公司

2014年7月28日- 0日, 2014冷冻电镜三维分子成像国际研讨会 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召开。

冷冻电镜三维分子成像国际研讨会源起于2008年由郭可信先生的学生组织发起的 郭可信电子显微学和晶体学暑期学校 。当时我国在电子显微学领域的研究实力非常强,但主要体现在材料物理方面,在生物领域的研究应用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会议的组织者希望能通过举办这样的会议将国内生物电镜的应用带动起来。第一届主要以培训的形式为主,到2010年第二届会议时,组织者提出了在培训同时举行冷冻电镜三维分子成像国际研讨会,以促进冷冻电镜前沿研究的交流。

本次大会主席由海外华人学者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副教授程亦凡、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李慧林,联合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的丛尧、何勇宁研究员四位专家构成主席团。

会议参会人员近 00人,远远超过了原计划的150人的预期。主办方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 0余位杰出的电子显微学家作大会报告及培训指导,如美国贝勒医学院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WahChiu(赵华),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DavidAgard,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霍华德休斯研究员GrantJensen,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纳米机器电子成像中心主任ngZhou(周正洪)、中国科学院院士隋森芳等。

冷冻电镜技术发展迎来新纪元

2014年年初,冷冻电镜曾被《NatureMethods》杂志评选为 2014年最受关注的技术 。从此次会议的盛况来看,这一称号冷冻电镜可以说 当之无愧 ,会议甚至吸引了此前一直利用X射线晶体学进行结构生物学研究的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前来参加。

冷冻电镜突然之间如此备受关注,和去年年底华人学者程亦凡发表的一项成果有着莫大的关系。201 年12月5日,程亦凡与同事DavidJulius两个实验室合作,以近原子分辨率( .4埃),确定了在疼痛和热知觉中起中心作用的一种蛋白质TRPV1的结构。这项成果可以说是冷冻电镜应用研究的一个分水岭,因为在此之前结构生物学研究主要依赖X射线晶体学,也可用核磁共振(NMR)来研究部分小分子的结构。人们认为冷冻电镜的分辨率不够高,如果研究分子量较大的病毒、核糖体等还可以,而研究小分子量的蛋白质则无法实现。

脑梗脑出血能痊愈吗
得了盆腔炎吃什么药
造成老年人筋骨疼痛的原因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