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7月实施能否管住灌装酒

2020-08-14 合山装修公司

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7月实施 能否管住灌装酒?

近日,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公示了《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下文简称《条件》),并将于7月1日起实施。《条件》中提到,对除特种葡萄酒生产企业之外的新建企业和酒庄,设置了规模、原料保障能力等硬性门槛,这也是国内与红酒行业相关的首例规定。业内人士指出,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从大方向对葡萄酒生产企业进行了规范;另一方面,却无形中将小规模的正当企业挤在门外。有媒体指出,《准入条件》的出现意味着灌装企业将出局,那么,实情究竟如何呢? 格局 进口葡萄酒广州占绝对优势 去年,中国葡萄酒消费额达450亿元,跃升为世界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虽然,国产葡萄酒的消费额占7成,但是进口葡萄酒以每年50%的扩张速度进入中国市场,已经直接威慑到国产酒的地位。据统计,国内的红酒代理商从三年前的800家快速增加到今天的4000家。而在广州这个发达的葡萄酒消费市场上,进口酒更是占有据对优势。一九在线董事长黄文雄向透露,从今年以来的销售统计数据看,国产酒仅仅占到葡萄酒总销售量的10%,进口酒却独霸90%的份额。“广州消费者对进口酒的认同度高于国产酒,因此尽管进口酒价格比国产酒高出几个档次,购买者依然趋之若鹜。我们所销售的国产酒少则二三十元一支,最贵也就两百多;而进口酒均价成百上千的不在少数。” 乱像 灌装乱象扰葡萄酒市场 企业短视 打造神话谎言 “国产葡萄酒的市场相对浮躁很多,问题多多。”业内人士透露,个别国产酒企业追求短期利益,打造“神话式”谎言。“比如说,今年刚在某产区开发了多少万亩的果园来生产葡萄,明年就宣布葡萄酒产量上万吨。”专家认为,如果遇上好气候时,不是无可能。但更多时候,葡萄的生产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存在不稳定性。葡萄酒生产不是一个速成行业,国外的庄园是通过世代努力建立而成,种葡萄是“靠天吃饭”。 购葡萄酒浆勾兑造假 第二种乱象则是“灌装葡萄酒”,是指国内个别注册商标的中小型商家,也不排除有大企业,从一些灌装葡萄酒业务的机构手上购入葡萄酒浆,集中灌瓶后销售。 更甚者,为了提高利润而勾兑葡萄酒,10吨的葡萄酒原浆液一下兑成30吨。更有造假者,则从年份、成分和概念上造假。 业界声音 新规难破“监管难” 未涉及造假乱像 有称《条件》出台意味着灌装企业将出局,实际如何? 了解到,《条件》共分八部分,真正对企业起约束作用的是一、二部分中的两个内容:企业(项目)规模与原料保障。张裕葡萄酒集团相关负责人韩先生认为,《条件》并未涉及现存的各种葡萄酒造假现象,无法起到约束作用。品酒师陈龙认为,准入标准过于笼统,可执行性不高,对行业规范有限,“更无法作为法律依据”。 三方面仍待完善 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指出,《条件》须完善的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其一是增加配套实施细则,以增强执行度。如在要求企业规模的标准为“新建酒庄酒生产企业(项目)年生产能力应不低于75000升”,可到底如何确定酒厂产能,应有更详细的说法;其二,购买进口原酒,那些原酒企业可以购买,那些不能,也是盲点,同时缺乏对原料的监管。目前,葡萄酒行业采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农户为追求产量而忽视质量,与公司追求品质的矛盾将继续存在;其三,缺乏对已建立企业的退出机制。《条件》主要适用于新建企业(项目),而对于已建成但不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并未起到约束作用。

吉林治疗白癜风
婴儿胃胀气怎么办
七个月宝宝腹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