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垮一家企业的三种浪费

2019-08-10 合山装修公司

击垮一家企业的三种浪费 是笔者前不久收到中一篇文章《忙碌是最好的成长》中的开头一句。这篇文章以 仓库里多余的存货 、 不工作的员工 以及 面积过大的工作场所 三种浪费是击垮一家企业的论据,来阐述企业 忙碌是最好的成长 的观点。笔者想从三种浪费程度严重与否的本身,对一家企业的致命所在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仓库里多余的存货不仅是浪费,更是企业的坟墓

所谓仓库里多余的存货,一定是市场上没人要的产品。那么,市场没人要的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企业每年都有几次促销或库存较长产品的低价处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卖不动的存货?问题出在哪里?对企业运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以瓷砖生产企业为例,仓库里堆放了多余的产品,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如客户给生产厂家下的订单,生产厂家往往要比订单数量多生产10%甚至更多,才能确保订单的交货,而多生产出的这些产品,若没有其它客户需要,则只有堆放在仓库里;鉴于陶瓷砖生产高温烧成的特点,由于原料没有标准化或原料标准化管理不到位,导致使用的坯料品质波动较大,对后工序的影响很大;装备也没有标准化,同样的坯料,同样的规格和花色,不同窑炉生产,品质就不一样,即便同一条窑炉,除管理经验外,因坯料的波动,早、中、晚三个班生产的产品也存在差别,小色号的产品及优等品以下的产品就会成为库存产品。

这是中国建陶行业大多数企业的通病,很少有企业能按客户的订单数量、质量要求生产并交货。同一品种、规格再下单生产,很难做到与上一批次的色号一致,货不对版便成了常态,客户只能让步接收,这是中国建陶行业与意大利、西班牙建陶强国的差距所在。

面对这样的现状,不是没有办法,而是如何持之以恒、百厌不烦地重视并严抓原料标准化的管理工作,笔者曾撰文 从原料均混到生产标准化的探讨 ,专门就生产企业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条件从原料进仓堆放到中转堆放、配料、球磨放浆,再到泵浆喷雾干燥、粉料入箱及放粉使用等工序进行探讨。企业自身完全有可行的方法做到原料均混和生产标准化。

排除生产管理因素导致仓库产品的积压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企业的生产装备落后,如窑炉较短、产量较低、成本较高,同质化严重,在市场竞争方面没有优势。企业不是根据市场需求定价迫使企业内部精益管理、增产节约、降低成本,而是依据现有粗放式管理所形成的高成本来决定产品的经销价,脱离了市场的实际,销售价格高于同行很多,在市场终端处于劣势。订单一旦减少,库存便水涨船高。另外,企业以新产品高定价推向市场,花色、品质又不能在同行中脱颖而出吸引消费者眼球,品牌影响力也不及竞争对手大,高价格并不表示高定位, 高举 却无法 高打 ,从而丧失新产品的市场推广机会,自己看好并力推的新产品被打入冷宫,一时无人问津,也成了积压产品。

当然,还有制度约束与机制激励、销售目标制定与计划落实、订单下达与执行等决策和管理的问题,以致大量产品库存,即便多次降价处理,库存也难以降下来。高额的库存产品始终成为企业最头痛的事,产品库存周转率偏低、现金流较少一时难以改变。

仓库多余产品或非正常因素增加的库存,一个月、两个月、半年、一年时间过去,这些长期积压仓库的产品,造成的浪费是巨大的,甚至是致命的。仓库多余的产品不仅占用仓库面积,增加库存成本,而且占用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令企业运营困难。

产品库存越多,就越影响销售,经销商就会持币待望,等待厂家降价促销。厂家降价促销多了,正常销售体系就破坏了,一旦促销变成常态销售,无利可图甚至亏本,厂家就会放弃这些 畅销 产品的生产,转向所谓毛利率高的产品或新产品。

如果仍然不能从非正常库存中跳出来,企业就会面临以赊销为主的销售模式。这种模式,表面上转移了库存,把库存压在了经销商仓库或代理商工程项目上,维系了品牌定位和销售价格体系,但实际上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赊出去的产品,跟踪不及时,很快就会成为应收款,应收款就可能变成坏帐、死帐。应收款越多,企业支付能力就越弱。

首先,拖欠供应商的货款不能按合同约定时间支付,只好拖延,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供应商对厂家的信任度就会降低,继续供货的数量就会减少,单价就会提高,厂家的原材料采购成本就会大幅度增加。有专家推算过,原材料采购成本每增加1%,则企业的毛利率就相应减少10%,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大大降低。日韩不少企业实施零库存计划,便是基于最大成本的节约和最大浪费的杜绝。

其次,不能及时发放员工工资,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就会被削弱,工作质量下降,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经销商越不敢付款提货,库存就会更多,形成恶性循环。资金链一出问题,银行到期贷款还不了,水电、税收不能及时支付,企业就面临经营危机。供应商、员工一闹起来,加上银行通过法律手段追收贷款本息,企业很快就陷入倒闭的窘境,从此一蹶不振。因此,仓库里多余的存货日渐增多,加上应收款、应付款随之增加,资金链一断,企业的死期也就到了。

近几天微博、传出一卫浴企业倒闭、美女老板被拘的消息,原因十有八九就出在存货大,应收款、应付款多等方面,企业没有了钱运营,一时揭不开锅,说倒就倒了。这应引起行业同仁的高度重视,别因仓库里多余的存货日渐增多而把自己苦心经营的企业送进坟墓里。

二、不工作的员工不仅是浪费,同时还可能造成破坏

在企业只领薪水而不工作的员工是很少见的,但不代表不存在。这种员工不仅存在于底层员工中,在老板身边或企业高管中更多。这可能是信息不对称所致,老板把自己认为专业水平高却并不了解其人品的人安排在重要岗位,给他较高的权利和薪水,相信他会好好干。

但事实上,这种道德品质有问题的人,一旦爬上企业重要岗位,就忘乎所以,把老板对他的信任与重用抛在一旁,不仅不心存感激,而且变本加厉,不把老板放在眼里。认为老板得靠他,离不开他,企业没有他不行,于是经常在企业内部、在同事甚至企业之外的人面前,自吹自擂自己在企业的作用和贡献是多么的巨大,说老板和企业其它高管都没有什么能力,在同事、外人面前大谈老板和企业的不是,让同事和外人不得其解。

老板是否太有胸怀了,竟然如此宽容并重用这样的人?还是瞎了眼?那么信任和重用他,给他那么高的职务和待遇,并给他那么大的权利,他却在背后把老板贬得一文不值,这种位高权重、拿着高薪不去认真做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却有足够的空闲时间去搬弄是非,吐糟自己老板和企业的短处,便是 不工作员工 的典型代表。以致让一些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工作的同事也受其影响,工作也开始放松,甚至散漫。员工的士气被削弱,企业人浮于事的现象便日渐严重起来,这不仅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对企业运营秩序和制度造成极大的破坏。

在陶瓷行业,有一些企业突然倒闭,老板落得举家逃跑的下场,就是身边养了这种道德品质败坏的坏人,养虎为患,因果报应。

这种不工作的员工,从表象来看是员工的工作和心态问题,或是员工职业素养和道德的问题,实质上是企业老板自身在用人方面出了问题,用人没有原则或者慧眼不识人。

这是企业的管理出了问题,至少是人力资源管理缺失,制度与激励机制欠缺,企业丧失了对员工最起码的工作要求与管教,缺乏引导、培训、检查,放任员工自由散漫。这样既害了员工,也害了企业。所谓 好的制度与机制可以使坏员工变好,不好的制度与机制可以使好员工变坏 就是这个道理。

不工作的员工,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国有企业可能司空见惯,而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出现在民营企业中,令人不可思异。

尽管不存在完全不工作的员工,但工作懒散、马虎、不负、没有压力、混日子的员工还是存在的。相对员工本身而言,犯了错误也不必担当、少干活还照样拿工资和奖金,似乎占了便宜,但养成了这样消极、负面的思维方式和不良习惯,无疑是自暴自弃,消磨时光,浪费自己的青春年华;相对企业而言,不仅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还营造了员工不思进取的不良氛围,让本来工作热情的员工也变得淡漠与消极起来,企业像一潭死水,管理处于瘫痪状态,这样的企业无疑是短命企业。

在陶瓷行业,有一些所谓老牌企业,从展厅导购员的工作现象就可以看出这个企业的管理问题,不说一塌糊涂,至少是管理不到位。有客人进入展厅,不见在大堂形象台坐着的、身穿统一服装的导购员立刻站起来主动打声招呼,走前一步询问客人有什么需要帮助,并领客人参观展厅、介绍产品,而是个个坐着不动,低头沉迷于游戏和中,耗费正常的工作时间。领着薪水在玩,这一现象,明显暴露了企业人浮于事、管理真空的问题。

再进一步推断,企业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企业营造的是一种养懒人的环境。这样的企业靠的是吃老本,靠的是以前沉积下来的品牌与渠道维系的销售收入,即便一时倒闭不了,也难以做大做强。

反观行业内一些后起之秀,不论市场景气与否,日子都过得有滋有味,品牌不响亮,产品却供不应求,存货极少,产品库存年周转率在十次以上,有良好且充裕的现金流,几乎没有应收款,也没有多少应付款,尽管在行业没有名气,却是行业中发展得最好的,短短 至5年时间,就形成近20亿元的销售规模,远远超越十几、二十年的老牌企业。这样快速成长的企业,除有清晰的定位、极具吸引力的产品售价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企业有完善的制度和激励机制,人力资源管理较好,监管到位,人人都忙于紧张的工作,人人都有,人均效率很高。笔者前不久去恩平参观一家为蒙娜丽莎品牌产品OEM的企业,就是这样一间健康快速成长的优秀企业。

三、面积过大的工作场所,赢得的是面子,造成的是浪费,消耗的是利润

面积过大的工作场所,在陶瓷行业可能是一种普遍现象。有的企业规模不大,老板、高管的办公室却相当大,并且装修、陈设非常豪华,有的大到一两百平方米,像中南海中央领导接待外宾用的贵宾厅那样,气派非凡,招来亲朋好友、同学、经销商包括地方政府官员与协会、商会成员的羡慕与夸赞。身为老板很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

对外张扬很有面子,但对企业内部而言,却带来不和谐的一面。企业若过于依据职务大小来确定办公室的大小,差距太大的话,就容易导致企业干部、员工的等级差距,原本职务、权利、薪酬待遇差距已很明显,再加上办公室、用餐、用车的差距,上下级之间的心距就会更远,企业团队士气就会受到影响。老板在自己企业显阔,把自己塑造成企业的 土皇帝 ,会导致身边的高管也会有样学样,把自己也变成一人之下,百人、千人之上的 将军 ,高高在上,威风显赫,令企业中低层干部和员工敬而远之。

另外,供应商也看不过眼,会认为企业超大、奢华的办公楼、办公室,是用拖欠他们的货款建起来的,每次追收款被告知资金紧张,这一推迟就是好几个月甚至一年、两年,供应商很容易联想,企业为何有钱装修如此大而奢华的办公楼、办公室?企业给供应商的印象、口碑不好,诚信度大打折扣,久而久之,获得供应商的支持就会减少,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在陶瓷行业,超大奢华办公室相对展厅并不算什么,同行企业的产品展示厅越建越大、越建越豪华,投入每平方米的装修费用甚至达到五星级酒店的标准,目的是想吸引客户和消费者的眼球,给客户和消费者五星级空间的体验环境,让客户和消费者感觉企业很有实力,然后放心下单购买产品。这本来是行业一种进步与提升的表现,无可非议,应大加赞赏和推广才是。

但笔者在这里想要说明的一点是,企业和终端经销商超大豪华的展厅要与产品花色品种、品牌定位尤其销售规模相匹配,否则,这种撑门面的超大豪华展厅,企业或经销商撑不了多久,一次性投入巨资装修不说,每年的租金不菲,上新产品更新改造的费用也不少;展厅面积过大,每个月的空调、照明电费可不是小数目;况且用的导购员也会较多,工资支出也会增加。最关键的是,过大的展厅并不聚人气,少数几个客人走进展厅会有空闲、冷清的感觉,反过来会认为这么大的展厅没几个客人光顾,是否生意不好?产品质量有无问题?

因此,笔者认为每个企业办公场所尤其展厅面积与装修风格应根据自己企业品牌的定位、销售规模来确定,而不应该与同行企业去攀比大办公室、大展厅及豪华程度,否则,不仅造成巨大的浪费,消耗企业的利润,拖累企业,还可能使企业陷入经营困境。

击垮一家企业也许不止这三种浪费,但这三种浪费足以令企业一蹶不振,大伤元气。若企业老板、高管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不狠下决心去改进,任其继续恶化下去,则企业距离倒闭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作者系广东蒙娜丽莎新型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宝宝缺钙怎么办

什么引起骨质疏松

春季引起的骨关节炎

吉林治疗白癜风哪家专科医院好
浙江治疗癫痫病哪家专科医院好
湖南专治牛皮癣医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