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9日缘由

2020-04-17 合山装修公司

2012年12月8日,在多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谈判以戏剧性的方式闭幕:大会主席在短短两分钟内强势敲锤通过一揽子决议。

这个出人意料的举动虽招致俄、美等国的抗议,但也避免了多哈气候大会无果而终的为难结局。

多哈会议成果有限

从一揽子决议的实质内容来看,多哈大会收获的成果非常有限。首先,《京都议定书》第二许诺期虽然达成,但加拿大、日本、新西兰及俄罗斯已明确表态不会参加,而美国乃至连第一承诺期都没有加入过。欧盟为首的工业化国家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比例已不足15%,该协议的政治意义要明显高过气候减排上的意义。加入第二承诺期的各国对减排的信心普遍不足。

其次,在发展中国家最为关注的气候资金问题上,决议虽然重申发达国家需要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支持,并在2020年前实现 绿色气候基金 每年1000亿美元的目标,但是多哈会议期间,发达国家以经济危机为理由,谢绝给出提供资金的具体时间表。大会最后决定将资金问题拖延到2013年解决。

第三,2011年底在南非德班形成的 德班平台 的主要任务是在2015年前达成一个适用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约》)所有缔约方的法律文件或法律成果。不过由于《公约》各缔约方在多哈大会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京都议定书》第二许诺期及长期合作行动工作组的协商上,有关德班平台的谈判要到2013年才会实质性地展开。

国内减排力度应与国际谈判脱钩

多哈谈判从形式上继续推动了国际气候变化多边进程,但大会的成果并没有在坎昆和德班减排目标的基础上有任何提升,对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迫切需求也没有具体的中期资金承诺,更没能弥合《公约》缔约方之间的互信严重不足的现状。

2009年,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前主动承诺要将本国2020年的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45%。以此为依据,中国政府首次在 125 计划期间提出将国内单位GDP碳排放强度降低17%。

虽然国际气候谈判暂时陷入僵局,不过从国内的能源安全保障、环境污染控制、资源天赋限制,以及落实 生态文明 和 美丽中国 的战略高度出发,未来中国本身的减排力度需要与国际气候谈判进一步脱钩,而不能过度依赖全球层面的谈判进展速度。

    

血糖高的症状

海南中医妇科医院

如何判断肾阴虚肾阳虚

脑梗死经常使用中药通心络效果怎样

手足麻痹的相干疾病

白带多平时注意什么

江西银屑病权威医院
扬州那个医院可以治白癜风
宝宝健脾的食疗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