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樱与张爱玲同学少年都不贱呢

2021-11-07 合山装修公司

法蒂玛·摩希甸(Fatima ohideen),张爱玲取中文名“炎樱”:夏日热浪扑面而来,能闻见果肉的甜香,娇小玲珑晶莹剔透。名副其实的个性果语。

能够和张爱玲一道发声,一姑姑,一炎樱。那时没有“铁党”、“闺密”之词,张爱玲另有好字眼:双声。

一个及早退学卖文为生,一个以才智和过人的亲和力风光风靡圣约翰大学,她们“铿锵二人行”:买鞋,喝咖啡,看橱窗,私语。飞扬的“双声”岁月的背景一定是橙红,有张爱玲素喜的紧紧的快乐。

《对照记》中张爱玲特此更正:炎樱姓摩希甸,父亲是阿拉伯裔锡兰人(今斯里兰卡),信回教,在上海开摩希甸珠宝店。母亲是天津人,为了与青年印侨结婚跟家里决裂,多年不来往。

炎樱的母亲若没有嫁给爱情,那么亦不过重复大姨妈的命运,过着北方守旧人家的黯淡日子。但炎樱母亲向着命运说“不”,将人生扳回到自己意想中的轨道,重要的成绩是,有了炎樱。

炎樱是混血儿,聪明,思想背景混乱而有序,有勇气挑战一切现成的思想体系,高举的是“自我”的旗帜。她那些“此中之我,呼之欲出”的隽语,给了张爱玲多少灵感啊——她简直是张爱玲看世界的瞭望镜。炎樱对中国现代文学史有多重要,所有的张迷都知道。

炎樱是圣约翰大学的prefect,校方指派的学生长,品学兼优,人缘好,能服众,风光无限。炎樱自谓“世俗社会的栋梁”,她玩得转现实生活。

张胡恋,自始至终晃着炎樱的身影。

“夏日之夜,有如苦竹,竹细节密,顷刻之间,随即天明。”“苦竹”是张胡及炎樱三人座谈时的关键词。胡兰成于1944年10月办《苦竹》杂志,炎樱设计封面:以大红作底,以大绿相衬,红是幽幽的中国红,绿是不尽的苍绿。很中国,很东方。

炎樱操笔为《苦竹》撰文:《死歌》,《生命的颜色》。《一封信》是与胡兰成的艺术对话。

通过胡兰成,炎樱结识一帮日本精英。池田笃纪一向视炎樱如妹。炎樱闯荡日本,依靠的想必是这帮故人。

1952年, 2岁的张爱玲赴港,不久,接到炎樱来信,赴日。炎樱告诉她:有船主求婚。船主,应是中产阶级吧,炎樱的人生正蒸蒸日上,迥然于落魄的张爱玲。

1955年11月,张爱玲到纽约,和炎樱一同去见胡适。胡适夫妇都很喜欢炎樱。

感恩节,炎樱拉张爱玲到一美国女人家里吃烤鸭——炎樱在美国得心应手。张爱玲通过炎樱入住救世军办的救济贫民的职业妇女宿舍。

1月11日 她俩的距离,拉大了。

199 年炎樱信:“你有没有想过我是一个美丽的女生?我从来也不认为自己美丽,但George(炎樱丈夫)说我这话是不诚实的——但这是真的,我年幼的时候没有人说我美丽,从来也没有——只有George说过,我想那是因为他爱我……”不无炫耀。彼时的张爱玲正处惨淡的极点,没爱情,没婚姻,没名气……“云泥”之感,够张受得了。

都说《同学少年都不贱》里的恩娟是炎樱。细读怆然。炎樱在美的日子,应是富足的吧,至少在情感上如此,70多岁,还是丈夫眼中美少女。炎樱似没有帮衬张爱玲,就像恩娟没有提携赵珏。或许遵循的是美国人的处世原则?或许,张爱玲式的自尊心使然!

恩娟的婚姻,赵珏以为,只是投机,是合伙经营,而并无爱情。或许,这是张爱玲唯一可以骄矜之外:她从来不是为了目的和手段而爱。[NextPage]

1992年,张爱玲致信林式同,请他做自己的遗产执行人。让宋淇夫妇继承她的所有遗产。一切和炎樱无干。我注意到一细节:四十年代文章里,提及炎樱,皆称“朋友”,《对照记》淡化为“同学”。张爱玲惶惶地拖着纸袋到处搬家逃避虫患,可以依赖者唯林式同,炎樱似乎“不作为”。90年代,张爱玲和炎樱的友情似走向式微。《对照记》炎樱篇,是对青春的尊重吧。

“双声”岁月已成经典。

(实习:罗谦)

沈阳卵巢炎治疗哪家好
治疗腹泻的方法有哪些
呼伦贝尔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为你推荐